详情内容

/information

大尺寸彩电已成电视市场主流 大屏成彩电消费关键需求

发布者:尚视科技

转载| 投影时代 | 2020-06-17

【尚视科技】摘要:大屏电视为彩电业带来一个崭新的换代升级体验。


618临近!你是否在为选择什么样的彩电而“捉急”呢?作为疫情后的第一个“全面放开”消费后的购物节,618市场被各方面都寄予厚望。不过,不同厂商拿出的“诚意”却截然不同。这让消费者的“选择”有些迷茫。

厂商们的愿景各异

这个618购物季,最火的新品当属红米和荣耀。MEMC技术下沉普及型产品,这是这一技术诞生20年来的首次。1699元的55英寸大屏,着实具有吸引力。

但是,全球销量冠军三星却采用了“涨涨涨”的策略:5月份,三星电视新品Q950TS系列,共有65、75、85三个尺寸,售价则分别为49999元、69999元、99999元,再创同尺寸产品价格新高。

然而,三星的高高在上,并非被所有传统品牌认可:彩电业传统口碑之王索尼,6月2日首发新品X9100H电视系列,拥有55、65以及75三个尺寸,售价分别是人民币6499元、8999元、15499元。

对比之下,可以看到“彩电业的路线”分化非常明显。低价战略、高价战略和索尼这样的“传统定力”型都有存在。那么站在这样的新品供给策略之下,消费者有没有发现“无论高低价格、新老品牌、内资外资等差异之外的相同之处呢”?

抛掉价格,选择“尺寸”

对于春季彩电新品的“共同之处”,标准的回答就是“大”。基本上,没有75英寸就不好意思开发布会,旗舰系列一定有86英寸,55英寸以下的产品根本登不上发布会的舞台。一个55英寸起步,65/75主流,86英寸高端的“彩电新尺寸线”分布正在形成——甚至,红米98英寸电视价格都已经跌破两万。

彩电企业这一选择并非偶然,而是有着“巨大的共识”基础:例如,第一季度,新冠疫情影响下,国内彩电市场“销量规模共计995万台,同比下降20.1%;零售额规模238亿元,同比下降33.9%”(奥维数据)。但是,同期65英寸产品销量不仅没有下降,还略有提升,尤其是70/75/86英寸的市场销量出现了翻番式增长。

无独有偶,做为只有大尺寸产品的激光电视品类,第一季度全国销量同比增长102.83%,而1-4月,激光电视的销售量和销售额更是分别增长了106.9%、61.5%——4月份开始的后疫情反弹,激光电视销量增幅进一步提升。

作为家用大屏的另类选择,智能投影机产品,在疫情下也表现出了空前的“成长韧性”:根据相关线上销售数据显示,2020年第一季度智能投影市场销量为62. 5万台,同比增长4.7%。考虑到疫情期间,线上电商的物流状态并不佳,这个成绩已经非常难得。

“彩电市场倍惨,但是和大屏沾边的却都能正增长。”这种一正一负下的数据变化,足以说明“市场消费方向”、“消费需求”在哪里!

大屏需求从未如此明确

国内彩电市场的本质是“存量市场”。消费需求主要来源是“旧电视换新”、“新婚、新房”等“三新”市场。

其中,新房市场目前也已经进入以“改善性需求”为主的阶段:这导致,相应的彩电需求也向大空间、大屏体验升级。新婚市场,面对90后为代表的新消费观,文化体验和享受消费,决定了产品购买对大屏震撼性需求明确。

尤其是作为“市场销量规模主体”的“换新市场”,消费者面临一个悖论:一方面,液晶电视的寿命显著长于传统CRT电视,抑制了市场换新增量;另一方面,彩电存量市场以42/47英寸产品占据主导——这些产品如果不是损坏,更换目前市场销量占比龙头的55英寸,观感体验提升并不是特别明确。

这两个因素是制约“换新市场热情”的关键。也是2018年以来行业萎缩的“内在逻辑”。但是,如果是75英寸和86英寸大屏,那么显示面积就将是此前四十多英寸产品画面面积的3-4倍,体验感差异“天翻地覆”——以效果优势求换新,而非以存量产品损坏求换新的“新消费逻辑”就会成立。

所以,“大屏”能投撬动彩电消费的所有关键成长性需求点。这与疫情之下,大屏消费品逆势增长的数据高度吻合。

没有大屏”,其它都是扯谈

当然,今天的彩电市场概念“横行”:智慧屏、AI、社交、8K、HDR、MINI-LED、QLED、OLED……不胜枚举。这些新技术,显然能够提升产品体验,或者提升显示效果。

但是,如果与“大屏”概念比较,这些新技术更像是“锦上添花”,而非“基础性”的升级:例如,8K技术,在小屏幕上,超过人眼分辨极限,体验感意义几乎为零。对比而言,86英寸,乃至于120英寸,8K的细腻感就完全不一样,成为效果提升的重要参数。

再例如,强调对比度的HDR、强调色彩的QLED等,也都需要“屏幕够大”才能更多体现“效果增加”——这也是这些技术不被应用于32英寸等小尺寸上的关键。

即,没有大尺寸就没有所谓的高端效果、小而精的彩电创新是没有体验极致的:今天超高清8K时代,32英寸依然是1366*768的分辨率。原因不是更高的分辨率有技术难度,或者成本问题(更小的手机屏幕都全高清化了),而是在于,在彩电的一般观看距离下,更高分辨率的32英寸电视,效果提升意义几乎为零(手机、PC显示器等近距离观看产品,高分辨率的意义就显著不同了)。

即便是社交电视、智慧屏等新理念、新功能升级,也离不开“大屏”的支撑。一方面,电视新功能,不是对传统观影的否定,传统视听震撼的大屏需求依然存在;另一方面,大屏体验也能提升社交的观感、提升游戏,购物等智慧应用的体验!

“找男朋友,一高遮百丑;买电视,一大撑百利”。不是彩电的其它技术进步没有意义,而是彩电的效果提升必须以大屏幕为基础——其它技术进步都需要在大屏的基础上,才能真正发挥出“可以看到”的效果。

彩电的历史就是不断变大的历史

厂商动作、行业数据、需求市场、技术体验等分析都可以看到“彩电”选择的首要目标就是“大屏”——这个618市场逻辑,已经非常明确。甚至,在以上众多分析的基础上,还可以在增加一个“论据”支撑“大”屏未来论。即彩电的历史就是屏幕不断变大的历史。

例如,平板液晶取代CRT的理由是什么?2005年开始,37/42英寸产品走上历史舞台。而此前,液晶显示在PC、NB、手机上的小屏时代,对彩电行业却没有“大影响”。即便2005年,37英寸液晶电视需要两万以上的价格,也没能阻止其销量不断攀升。(实际上,CRT电视在色彩上长期领先液晶显示,在对比度、反应速度上今天还领先液晶电视,在分辨率上也没有劣势——但是,16:9屏幕的CRT电视,尺寸很难超过32英寸。)

甚至,彩电历史中还有CRT背投、DLP背投这样的“另类产品”:用投影技术解决大屏困境。这些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10年中,也曾是“高端霸主”——虽然他们的色彩、对比度、亮度表现真的不太好,但是“瑕不掩瑜”,40-60英寸的大尺寸,足以让当时21-29英寸当家的CRT相形见绌。

“因为屏幕更大,所以技术更迭;甚至因为需要大屏,忍受很多层面的效果下降……”彩电的历史就是这样,“一大”就称王。

行业研究认为,随着10.5/11代液晶面板线加速量产,75/86英寸彩电占主角时代即将来临。即便2020年的新春新冠疫情,也没有能够阻止“大屏电视”走上王位的脚步——新冠导致的逆势寒冬,恰证明了大屏的蓬勃生机。在大屏电视驱动下,一个彩电业崭新的“体验升级”、“换新升级”的向上周期也正在展开。


分享到:

版权声明:凡本网注明来源“尚视科技”的所有内容,版权均属尚视科技所有,转载需注明出处。凡注明来源非“尚视科技”的所有内容,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尚视科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